來源:基層醫師公社 羽兮
兩會在即,哪些熱點和基層醫生關系最大?
歷年來,醫改尤其是涉及基層醫療體制改革的內容一直都是群眾關注的熱門話題。兩會代表作為基層真實現狀的傳話筒,正在收集來自社會各界的聲音,為基層醫療發展建言獻策。
臨近兩會開幕,國家衛生健康委邀請了幾位代表參加今天的例行發布會,就行業普遍關注的問題進行溝通、交流。
在代表們討論的話題中有三點內容值得引起廣大基層醫生關注并有望進一步得到解決,小社歸納如下:
第一,鄉村醫生水平、待遇有待提高
在這次例會上,全國人大代表、浙江省人民醫院院長葛明華說道,今年準備向全國人大常委會提交兩方面主要工作,其中之一就是 鄉村醫生水平的提升和待遇的保障問題 ,因為目前鄉村醫生總體來說水平有待于提升,待遇有待于大幅提升。
拋開能力談待遇當然不行,但拋開待遇只談提升,也難以服眾。怎樣平衡兩者關系,需要更進一步的政策從整體上進行把關和權衡。
據最近幾年衛生健康領域的統計數據分析,村衛生室和鄉村醫生數量正處在急速下降階段,除了一部分群體是自然老退以外,另外一部分鄉村醫生受多方面因素影響紛紛選擇離開。盡管國家每年頒布大量的扶植政策用來解決這部分人群的待遇問題,但從實際落地情況來看,在解決到手工資和鄉村醫生最低期望值之間的差距上,困難依舊存在。
待遇問題沒法妥善解決,最終也將影響著鄉村醫生主動能動性的提高。對農村群眾而言,唯一的健康守門人都離開了,就近就醫變得更難。所以,要守住居民的健康,守住基層網底這道防線,首先得用待遇留住人才,并對他們的能力進行提升。
第二,培養留在本地的醫生,解決基層人才饑渴問題
提到人才問題的時候,全國政協提案委員會委員方來英深有感觸。在其深入基層前往湖南湘西的過程中,曾在當地鄉鎮衛生院進行調研,問及人員畢業院校時,當地醫務人員回答,是吉首大學。
吉首大學,50年代建校,辦院宗旨很明確,就是解決本地的適用性人才,培養留在本地的醫生,醫生都在本地,在一定程度上解決了基層人才的饑渴。
所以, 如何培養一支基層人才隊伍,就地取“才”是破題關鍵。
小社曾聽業內人士反映,當地在人才引進方面花費了不少力氣,但最終效果平平,一方面,外地應屆畢業生不愿意來偏遠、條件惡劣的邊遠農村扎根;另一方面,未來晉升、發展對本地畢業生缺乏吸引力,有些定向生甚至寧愿支付高額的違約費也不愿意回本地工作。
客觀來說,留住當地生源,加強本土適用性人才隊伍建設才能適時緩解基層醫療青黃不接的現狀。
三、預防大醫院“虹吸”,兩方面需要提升
全國人大代表葛明華表示,在浙江沒有實行“雙下沉、兩提升”之前,基層的很多業務人員,更多的職工工位是服務,基本不看病,就會對自己的職業失去信心。相比基層,大醫院業務量大幅增長以后有刀開,外科醫生有手術做,內科醫生有很多病人,整天有事干,生活就比較充實。
隨著業務量的增長和績效改革以后,基層醫務人員收入增長,職業的榮譽感也在增加。所以預防虹吸現象, 一是醫療機構水平要提升,二是醫務人員的職業榮譽感要提升。
對于個人而言,基層醫生的職業榮譽感尤其需要提升。在這方面,廣東的做法值得肯定,去年5月,廣東省衛健委下發《廣東省基層衛生人才隊伍建設三年行動計劃(2018—2020年)》。
計劃提出對于全科、兒科、婦產科、精神科、影像科等基層緊缺專業人才,完成相關專業住院醫師規范化培訓、取得中級職稱后在粵東西北地區基層連續工作滿10年的,年度考核及聘期考核均為合格及以上等次,可由省基層衛生高級專業技術資格評審委員會直接認定為基層副高級職稱。
對長期扎根基層、作出突出貢獻的醫務人員,在各種表彰獎勵評選中給予傾斜,鼓勵各地按照有關規定開展基層醫務人員表彰獎勵工作,提升基層醫務人員職業榮譽感和社會地位。
這些政策讓基層醫生清晰地看到了未來晉升的希望,同時也激勵了他們向上拼搏的決心。
總體來說,基層目前是醫療體制改革的難點和重點所在,需要集思廣益、共謀出路。在兩會即將召開之際,希望大家能多總結、多反饋,說出你們的心里話。